仁言利溥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仁言利博”。
出处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后汉光武二十》:“仁人之言,其利溥如此哉!”
例子号电诵悉,关怀桑梓,仁言利溥,至堪钦佩。孙中山《致上海各粤侨团体书》
基础信息
拼音rén yán lì pǔ
注音ㄖㄣˊ 一ㄢˊ ㄌ一ˋ ㄆㄨˇ
感情仁言利溥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称赞人。
近义词仁言利博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喜笑颜开(意思解释)
- 谨小慎微(意思解释)
- 前因后果(意思解释)
- 论黄数白(意思解释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释)
- 安步当车(意思解释)
- 惊鸿艳影(意思解释)
- 祸国误民(意思解释)
- 室徒四壁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吴头楚尾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抱恨黄泉(意思解释)
- 凹凸不平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聪明反被聪明误(意思解释)
- 离奇古怪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释)
- 搬弄是非(意思解释)
- 千里命驾(意思解释)
- 无恶不作(意思解释)
- 背义忘恩(意思解释)
- 甘之如饴(意思解释)
- 红颜薄命(意思解释)
- 丹书铁契(意思解释)
- 解甲休兵(意思解释)
- 游骑无归(意思解释)
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祸乱滔天 | 形容灾祸、战乱极其严重,天下动荡不安。 |
迷而不反 | 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 |
放牛归马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林下风致 | 同“林下风气”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栋梁之材 |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。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。 |
和风细雨 |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。本指自然现象;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。 |
春风风人 |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己溺己饥 |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黄雀衔环 |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户告人晓 |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。 |
互通有无 |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舞刀跃马 | 挥舞刀枪,纵跃战马。比喻奋勇作战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 |
一窍不通 | 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 |
似是而非 | 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稳如泰山 | 稳:稳固。稳固得像泰山一样。形容极其稳固;不可动摇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清风劲节 |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 |
生知安行 |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,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。 |
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坐怀不乱 |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,没有发生非礼行为。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