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解铃还须系铃人 |
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 |
水至清则无鱼 |
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 |
食不充口 |
见“食不餬口”。 |
体恤入微 |
同“体贴入微”。 |
人面兽心 |
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
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刑期无刑 |
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,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。 |
户限为穿 |
户限:门槛;为:被。门槛都踩破了。形容进出的人很多。 |
疙里疙瘩 |
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|
牛后:牛的肛门。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朝令夕改 |
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 |
时易世变 |
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 |
万无一失 |
指绝对不会出差错。万:形容很多;失:差错。 |
归十归一 |
谓有条有理。 |
己溺己饥 |
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敢不承命 |
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 |
羽旄之美 |
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如痴如醉 |
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 |
材雄德茂 |
指才德杰出。 |
金口木舌 |
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偶语弃市 |
偶语:相对私语;弃市:在闹市执行死刑。指在暴政下,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。 |
忘乎所以 |
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
天相吉人 |
相:保佑,帮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。 |
土生土长 |
当地生长的。 |
致知格物 |
致知:获得知识;格物:推究事理。获得知识,推究事物的原理。 |
十八层地狱 |
层:重。地狱:佛教、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。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,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,不得翻身。比喻悲惨的报应。 |
去住两难 |
去也不好,留也不好,左右为难。 |
弊多利少 |
指弊端超过有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