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只争朝夕 |
比喻抓紧时间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。 |
欢声雷动 |
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。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。 |
从俗就简 |
依照通俗的做法,以求简易。 |
炒鱿鱼 |
因鱿鱼一炒就卷起来,比喻卷铺盖。指解雇。 |
空空荡荡 |
形容冷冷清清,空无所有的情景或指心里没着落的感觉。 |
离经辨志 |
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 |
年少无知 |
年纪小,不懂事。 |
兵无常势 |
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官僚主义 |
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,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。 |
供不应求 |
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 |
己溺己饥 |
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 |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
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
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事与愿违 |
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面有难色 |
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 |
叫苦连天 |
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 |
充耳不闻 |
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
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今古奇观 |
奇观:奇异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。 |
足不出门 |
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无声无息 |
息:音信;消息。没有声音;没有气息。形容没有声响;不为人觉察。 |
止戈兴仁 |
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 |
群山四应 |
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踉踉跄跄 |
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 |
拔毛连茹 |
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貌合神离 |
貌:外表;神:内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内心里不一样。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;而实际上各怀心思。 |
闻所不闻 |
听到从未听到过的。形容事物非常希罕。 |
兵无斗志 |
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