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采众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。
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》:“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”
例子领导干部必须博采众议,不能独断专行
基础信息
拼音bó cǎi zhòng yì
注音ㄅㄛˊ ㄘㄞˇ ㄓㄨㄥˋ 一ˋ
繁体博採衆議
感情博采众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广泛听取意见。
近义词博采群议
反义词独断专行
英语collect widely all advic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隔靴搔痒(意思解释)
- 讴功颂德(意思解释)
- 气充志骄(意思解释)
- 遁世离俗(意思解释)
- 辞简意足(意思解释)
- 坏法乱纪(意思解释)
- 举贤任能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释)
- 黄雀衔环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便还就孤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凤协鸾和(意思解释)
- 法不阿贵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释)
- 伸手不见五指(意思解释)
- 骄傲自满(意思解释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- 张徨失措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千里命驾(意思解释)
- 连车平斗(意思解释)
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缝衣浅带 |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。 |
肝髓流野 | 形容战斗激烈残酷、尸横遍野。 |
训练有素 | 平时一直有训练。素:平时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 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风驰电掣 | 弛:快跑;掣:闪过。像风奔驰;像电闪过。形容非常迅速;急闪而过。也作“风驰电赴”。 |
人面兽心 |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炙手可热 | 炙:烤。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 |
惜指失掌 |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灭。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;永远不会磨灭。” |
绊脚石 | 绊脚的石头,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。 |
祸国误民 | 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时不我待 |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。指要抓紧时间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饥不择食 | 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。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。 |
善善恶恶 | 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 |
笑貌声音 | 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 |
气味相投 | 气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来。指人思想作风相同;彼此很合得来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足不出门 | 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