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ǒng

义勇


注音一ˋ ㄩㄥˇ

义勇的繁体義勇

义勇

词语解释

义勇[ yì yǒng ]

⒈  为正义事业而勇敢斗争的精神。

义勇军。

fighting for justice;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义勇为的精神。

《汉书·陈汤传》:“策虑愊亿,义勇奋发。”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夙慧》:“前 朝邑 尉 刘幽求 忠贞贯日,义勇横秋。”

⒉  指义勇的人。

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酺 虽儒者,而性刚断,下车擢用义勇,搏击豪彊。”
唐 元稹 《招讨镇州制》:“尚念一军之中,岂无义勇?”

⒊  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。

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率州里豪杰 舆珍、念贤、乙弗库根、尉迟真檀 等,招集义勇,袭杀 可孤。”
宋 代称乡兵为义勇。 《宋史·兵志五》:“时有欲以义勇代正兵者, 曾公亮 以为置义勇、弓手,渐可以省正兵。”

⒋  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。

如:义勇呼声震天,敌兵闻风丧胆。

国语辞典

义勇[ yì yǒng ]

⒈  见义勇为。

《汉书·卷七〇·陈汤传》:「策虑愊亿,义勇奋发,卒兴师奔逝,横厉乌孙。」

⒉  宋代兵制,选民为兵称为「义勇」。

《宋史·卷一九〇·兵志四》:「庆历二年,籍河北强壮,得二十九万五千,拣十之七为义勇,且籍民丁以补其不足。」

分字解释

义勇


※ "义勇"的意思解释、义勇是什么意思由3325汉字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义勇的造句


1.每当看到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,听到义勇军进行曲,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的流下了爱国的热泪。

2.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。

3.他不但见义勇为,而且还扶危济困。

4.此女虽相貌平平,但是凭借着足智多谋的脑瓜和见义勇为的性格,在险恶的江湖上还是有一定的地位。

5.他见义勇为是出了名的,遇到需要解救的人,他总能不假思索,奋不顾身。

6.院长嘱托护士要好好照应受伤的见义勇为者。

7.面对不法分子对人们的暴力侵害,我们要见义勇为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

8.他把坠海的孩子救起来,市政府对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,立即加以褒奖。

9.伴随着国歌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。

10.面对着义勇军的枪口,伪军一百多人毕恭毕敬地放下枪,站成三排听候处理。